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软件,并有效、实用的解决软件行业相关问题的软件学科。它涉及需求分析、程序设计、开发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模式、测试及维护等方面。对于产品经理不仅需要有着浑厚的行业知识,同时也需要有着深厚的软件工程思想。具备软件工程思想的产品经理才能更好的将行业知识与软件知识结合起来,才会设计出更优质的软件产品。
软件工程是一套工程模型,今天来讲的是这个模型的一个环节——软件测试。
对于产品经理眼睛不应该只盯着产品的生产前端,专注于市场、需求、设计之外还需要关注产品的生产末端——测试环节。很多产品经理都不是技术出身,要让一名产品经理通过走查代码来判断产品质量好坏是不现实的。那么,产品经理如何才能了解并控制好产品质量呢?
对于产品的整个环节来说,产品经理最熟悉的环节是产品的需求、设计,最不了解的环节是开发,验证环节是测试。那么,开发环节对于产品经理就相当于一个黑匣子,我们无法了解里面的内部,但我们又需要知道它是否是按照我们的需求和设计要求做的,怎么办呢?
产品经理只有与测试人员搭好班子才能够很好的控制产品质量,通过测试来验证开发。测试人员一方面要验证产品是否符合需求和设计,另一方法验证产品是否存在BUG,以保证质量。
产品经理只要能控制好测试环节,让测试人员充分的了解、理解产品的需求与设计,就可以通过测试来控制好产品的质量。所以,产品经理最好的伙伴应该是测试人员,只有与测试人员配合好,就相当于控制住了产品的出口。同时,通过测试人员的信息反馈就可以很好的了解开发人员的开发情况(进度、质量、对产品的理解等)。
在国外,软件公司都非常重视测试环节,测试人员的待遇也比较高,测试也有严格的标准。在国内很多企业不太重视软件测试,虽然知道软件测试环节必不可少,但软件测试人员的待遇却并不太高,不过也很难招聘到与开发人员能力相当的测试人员。
为什么国内产品质量不高呢?
这跟国人的“差不多思维”有关,只要质量差不多就行,而不像日本、德国对产品质量要求极为严格。据说,日本生产的电器质量最好的留给本国人用、次之的出口欧美、最次的出口中国,这一切都源于中国人民的低要求。
在中国,早晨起床后,先会喝一杯三聚氰胺毒牛奶,吃两个硫磺熏的毒馒头,夹根河南产瘦肉精猪肉火腿,切个苏丹红咸鸭蛋,来两口膨化粉做的面包,中午买条避孕药鱼,尿素豆芽,膨大西红柿,石膏豆腐,毒生姜,麻辣烫加止泻药,再买点牛肉膏牛肉炖点膨大西红柿,回到豆腐渣工程房,开瓶甲醇勾兑酒,吃个增白剂加硫磺馒头。饭后抽根高汞烟,晚上钻进黑心棉被窝。白天黑夜,渴了喝杯塑化剂饮料,饿了吃点塑化剂奶粉钙片,中国人的生活太幸福了。
中国人的幸福指数这样“高”,还能保证产品质量如何好呢?做为产品经理不仅要有需求准确把握能力、产品互动设计能力,还需要能控制好产品质量,通过质量控制来保证产品的需求不跑偏、设计能做到位。而且还可以通过产品质量控制,发现产品的缺点,产品需求、设计是否到位,产品创意是否合理。测试不仅可以检验产品质量是否合格,还可以验证需求的合理性。通过编写测试用例,对每一个测试点进行测试,写产品测试用例的过程就是对产品需求正确性、合整性检验的过程。不懂开发的产品经理经常会因为产品功能与开发人员冲突,但与测试人员却是最好的朋友,我们可以通过测试人员来把握开发质量,通过测试反馈还可以了解开发对产品理解程度。
通过测试人员的反馈有助于产品经理对产品的把控,当需求不合理时及时补救,在理解偏差时及时沟通,当质量出问题时及时参与。产品经理应该让测试人员及早接触产品,一方面可以让测试人员更好的了解产品,把握产品需求;另一方面,测试人员也需要尽早做测试计划、测试用例,编写测试用例的过程也是对产品的验证过程。测试人员提前参与,还可以保证测试用例在产品生产出来前准备好,一旦开发完成就可以进入测试阶段,以保证产品生产各环节环环相扣。
最后再说一句,产品经理一定要重视测试环节,把握住产品质量关,才能保证流入市场的产品没有“苏丹红”、“瘦肉精”。
本文由 @产品人老吴(微信公众号:ChanPinLaoWu)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