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互联网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国家监管、网民鞭策的问题,本篇文章作者讲述了互联网不可能“夜壶化”的相关内容,分析了互联网行业在当前环境下发展存在的问题等情况,一起来看。
忽如一夜春风来,A股港股皆高开。
不得不说,股市兴奋点确实有些低,一有刺激就上头。但有风吹才会有草动。
“支持数字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这16个字若是出自常人之口,大概率没有回响。
但从监管层传出,就不一样了。被“信号体”的气流搅动之后,清风变旋风,在舆论湖面迅即激起不小的波澜。罩在湖面上的霾,瞬间也被吹散。
对“等风来”的互联网行业来说,难得有温风拂面。
毕竟,当下的它们太需要政策层面的善意。
而最不需要的,就是来自多方的“锤”。
某种程度上,不锤,就是对互联网行业最大的支持。
01 就在前不久,网上热传两张图。
一张是全球科技公司市值TOP20变化图。
2018年,美国占11席,中国大陆9席。2021年,变成了美国占15席,中国大陆只有AT两家。 另一张是中国主要互联网公司市值变化图。
2020年4月,苹果市值是腾讯或阿里的两倍多。到了2022年4月,苹果市值是腾讯的6倍多、阿里的11倍多,比中国40多家主流互联网企业市值总和的近两倍。
有人对此丝毫无感:中国数字经济跌就跌呗。
有人看得触目惊心:不该扩大的差距在拉大。
当下,很多人都是“从中国社会看互联网”。但在当前形势下,人们更该“从世界看中国互联网”。
在“世界”观的视角下,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实力首先是中国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实力受损,也是中国的损失。
正如毕亚军老师说的,中国社会该以更高层面的大“国有”观念来看待企业,即首先以“中国的”之眼光看待不同企业,再有狭义上的“国有”和“民营”。
不能在社会需要互联网发挥稳就业、助实体的作用时,就说它们是“中国的”企业,要求它们尽到准长子之责。
在互联网需要社会支持时,就说它们只是中国的“企业”,把它们当抱养的看。
在此框架下,社会各方对互联网企业可以有支持基础上的鞭策,但不该有一言不合就毒打式的锤。
02 不锤不是不要监管,而是要避免将正常市场监管政治化,把监管渲染成某种“运动”。
监管是应有的,锤却是非必要的。
市场化专业化的监管当有章法,法是善治良法的法,但“锤”显然不是个法治化语汇。
按照“手里拿着铁锤,看什么都像钉子”的锤子教义,锤瞄准的是专治各种不服。
这显然不是正常态监管的初衷:一直以来,监管基调都是“规范,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反垄断、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安全、算法治理、游戏防沉迷、直播带货规范对准的都是互联网行业的乱象。
可现实哈哈镜总是让它的向下传导变形。
每次监管音讯传出,有些人“总想搞个大新闻”的心态就会被激活。
他们恨不能奔走相告:这下轮到××被锤了!标题还必带“重磅”二字,解读则是朝着“大棋论”的方向延伸。
这些非市场化解读跟反资本情绪金风玉露一相逢,带来的画风就是满屏的“打倒××”,高级些的说法则是“一鲸落万物生”。
在许多人看来,反垄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跟打土豪的光谱相近。
他们无形中将围观心态谱成了对联:
上联: 原罪太深; 下联: 整顿必行; 横联: 锤得好。 这带来的效果就是:挨打站直的互联网企业,变成惊弓之鸟。毕竟,在钉子眼中,什么都像是锤子。
企业怕,股民慌。就连一则“××要出大事了”的谣言,一个“马某”的误会,都能引发股市惊慌性踩踏,让头部互联网企业市值一跌就是上千亿。
03 时至今日,还有很多网民将中国互联网企业的遭遇,只归咎于它们自己,认为它们“该奔向星辰大海,却只惦记几捆白菜”,认为它们“内卷有余,硬核不足”。
这终究是偏颇之见。如果只是网民这么想,也就罢了。可现实情况是,很多专家学者也这样看。
互联网企业有互联网企业的问题,很多积弊当纠,很多短板当补,这点没有疑义。
有问题,可以建设性地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也是互联网监管秉持的导向。
但就现在看,有两点批评倾向显然值得警惕:
把市场中出现的问题政治化。“上纲上线癖好”非但会毁掉社会的理性讨论空间,还会挤压企业的自主生长空间——顺着部分人的泛政治化思维看,就算企业不去踩红线,无形的红线也会踩企业。 以非专业思维去批专业问题。把软应用跟硬科技分置两侧,将萝卜白菜跟星辰大海人为对立,还切割科技创新与现实土壤、发展阶段间的关联,是以不科学的观念看科学。 那些掉入软硬科技话语陷阱的人该意识到:硬科技也离不开软应用,软应用里也有科技创新。AI、云计算都是硬科技,哪个离得开落地的商业模式?
而发展硬科技,通常是在技术积淀的地基上搭“尖端科技”型号的房子。揠苗助不了长,助长的正确路径只能是厚植鼓励创新的土壤。
不可否认,向实、向硬、向外,的确是中国互联网的进化路径。
互联网企业以往在这些方面“缺下的课”,终归得补上——缺芯,就造芯;有些底层技术还不够实,就靶向发力去夯实。
但因为某些不足就否定中国互联网的前20年,实属无脑。
再怎么否定,互联网都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04 网民该祛除偏颇之见,有些地方、部门也该拿捏好节奏与尺度。
很多措施看着很合理,但合成谬误会让其显得不合理,用力过猛也会让它变得不合理。
所以要“避免局部合理政策叠加后造成负面效应”,还要避免反应过度带来不确定预期。
对任何行业和企业来说,监管的靴子落下,或许都是迟早的事。
它们并不怕楼上的靴子落下,怕只怕,楼上住的是蜈蚣——靴子接连不断地落下。那样的话,它们得时刻吊着一颗心。
对互联网来说,如果说,监管本身有助于以规范减少不确定性,那监管的方式手段也应尽量避免不确定性。
重要的是稳预期。
得看到,自3月份以来,中央层面已频密释放积极信号。
不论是4月29日重磅会议中提到的“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还是“3·16会议”强调的“谨慎出台收缩性政策”,或是昨天说到的“支持数字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都在为互联网行业稳预期。
而政策面的友好,就是对“锤学”话语的一种呵斥,也是对“挺锤派”的一种痛击。
05 值得注意的是,在积极信号发出后,有些人说“互联网也成了夜壶”。
这反映了不少人的顾虑:担心互联网只在紧急需要时被支持,过了特定时期就被漠视。
但很显然,互联网绝不能也不会成为夜壶。
夜壶没了,还有马桶、蹲坑。可在今天,谁能想象,没有互联网会怎么办?
或许有人说:20年前没有互联网,人们还不是照样过?
But,人们能退回到从前吗?习惯了“互联网+”便利性的人们,会习惯没有互联网的日子吗?
往小了说,互联网已嵌入社会经济生活各个角落,数字生产力已改变各行各业。
往大了讲,“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前些年,互联网是帮助中国经济弯道超车的助推性力量。而今,互联网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节点上和中国现代化征程上,又承载起了新使命。
无论是着眼于民众生活、经济发展,还是立足于未来转型、国力竞争,互联网都不能“夜壶化”。
就算个别人想把互联网当夜壶,现实也不能答应。
06 说到底,中国互联网过去不是夜壶,现在不是夜壶,未来也不能是夜壶。
支持数字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坚定N多年不动摇。
作者:佘宗明,微信公众号:数字力场
本文由 @数字力场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path> 赞赏